Search


「農曆年前將結束為期近半年的旅遊生活,完成求學生涯前往職場,這半年的gap year我更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「農曆年前將結束為期近半年的旅遊生活,完成求學生涯前往職場,這半年的gap year我更確信我想在畢業後從事與主修完全無關的室內設計產業。」

「我將於下個月前往菲律賓當國際志工,原本是護理師,從以前就很想參與海外醫療相關活動,但礙於工作限制跟語言障礙一直不敢去嘗試,只能默默放在心裡。

日復一日,高壓的工作環境讓我徬徨無助過,我終於跨出了原本的舒適圈,暫時離開了護理界,雖然之後還是會回去,不過這過程也讓我對未來的方向清楚些。」

「我是一個29歲女生,出社會工作7年,對人生依然感到迷惘,我只知道心中一直對打工度假念念不忘,所以決定今年離開職場完成這個夢想。雖然會擔心一年後回來臺灣該怎麼辦,但至少替自己勇敢過。」

「我目前從事教職,想利用這個暑假當一次背包客,除了要讓增廣視野外,更重要的是想鼓勵學校孩子出去看世界,這也算是以身作則吧,哈哈......」

前些年,有人問旅行回來後該怎麼辦?我會叫他不要害怕,老天爺自有安排。但我忘記老天爺愛作弄人,經常不按牌理出牌。

於是,我不再給人模稜兩可含混的答案。我會說故事,說一個大自然與孩子的故事。

某個冬天,朋友帶著孩子到山上健行,沿路滿是枯木落葉。孩子不怕天氣冷,反而開口問:「樹都光禿禿的,樹葉都掉光光了,好可憐的樣子,該怎麼辦?」

這位朋友頓時啞口無言,靈機一動後便說:「若樹葉沒有掉光光,樹葉沒有辦法活下去。」

「為什麼?」

「這些樹葉都是養份,要全部掉光光在地上才會滋潤泥土。等到春天,大樹就會變得更高更壯。」

冬天、枯木落葉、化為養份、等待春天、長大。大自然的四季過程正是人生寫照。

旅人歸來後,可能會失去一份穩定收入、一段愛情關係、一個更好機會,就像一無所有的枯樹。但其實,失去的東西早已化為養份,只需適當時間等待旅人即會成長。

《喻世明言》說「枯木逢春」看見枯木應該感到歡喜,生活更應該如此。

每當與都市人談論「旅行」,大家心中會浮現該如何擺脫工作?像是非得困在某個年紀牢籠裡或把自己推向抉擇的懸崖邊。

漸漸的,我轉而談論「旅程」,該如何正視生命的四季旅程?

大家能把思緒轉移至寬廣的世界裡,寬心看待旅行或工作,了解二者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,沒有要與不要,而是不同年紀該有不同的人生選擇順序。

無論人生排列順序如何,終會走向自己的生命初衷,雖然有時會脫軌演出,其實是另一種人生接軌,甚至是最精彩的人生劇場。

「依據亞里斯多德的說法,行走是記憶的連接線,每次行走都是一小劇場,有著情節與災難;行走與思想、友誼、興趣交織在一起」《浪遊之歌》

不同年紀,不同計畫,不同目的地。然而所有旅人心中都有一個相同的出走理由,完成初衷並讓人生旅程接軌。

有時脫序的人生,是為了初衷的接軌。

《給回來的旅行者》書摘(新書上市!)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91162


Tags:

About author
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械系畢 曾任傳統產業業務銷售員 目前專職文字創作 作品集 https://collections1.mystrikingly.com
寫了七本書,娶了一個女子,生了一個孩子的背包客。 發起「背包合作社」借背包給未來的旅行者。
View all posts